研究:促进区域发展 “胡焕庸线”上下左右都要有所作为
研究报告:促进区域发展 “胡焕庸线”上下左右都要有所作为
中新网南京1月11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和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11日在南京联合发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问题与对策》,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瓶颈和短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在区域协同发展领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提出,既符合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又符合基本国情的区域发展体系,至少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国土资源效率得到充分的利用;要素密集程度较大,投资强度大、土地亩均产出高;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进行开发,生态容量适度;以大、特大城市为核心,形成连绵的城市群;区域发展相对均衡,发展差距较小。
促进全国区域均衡发展,绕不开著名的“胡焕庸线”。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介绍,在“胡焕庸线”的左上方与右下方两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例如在人口、GDP等指标的对比上,“胡焕庸线”的西北侧贡献了全国不到5%的份额,东南侧贡献了95%以上。
即便在东部发达地区,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二元结构。例如,山东沿海与鲁西北地区,江苏苏南与苏北地区,浙江杭嘉湖平原与浙西南地区,珠三角地区与粤西北地区等,它们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比较大。
资料图:航拍江苏连云港集装箱码头。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刘志彪认为,为了加快实现现代化,在“胡焕庸线”的上下左右方都要有所作为。围绕“胡焕庸线”,未来至少需要解决两个不对称问题:沿海与内地的发展不均衡;长江以北与长江以南的不均衡。
他说,要解决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需要加速开放,要把向东开放与沿着“一带一路”开放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立体开放。
刘志彪教授表示,除了东中西部之间的地区发展差距,近年来还呈现“南强北弱”的特点。无论GDP总量、财税收入、用电量、人口流动、资金流向,还是科技创新、注册企业数量、高铁线路、产业结构形态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指标,都可以发现明显的痕迹。北方地区尤其东北地区往往把人口与资源输送到南方,却把负担留在了本地。
刘志彪分析,北方地区产业形态偏重化工业,产业结构没有得到及时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缓慢。应促进北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优势,促进北方营商环境优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