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余成本法债基要瘦身发行规模不得超过80亿
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再受限,原本已是每家公司只能报两只,近日又对募集规模做出限制——不超过80亿。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摊余成本法债基募集规模做出限制,可能会影响部分机构客户的合作意愿。不过,最近三年期债券收益率下降,机构的配置热情有所降低,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的发行也有所降温。
部分公司接到窗口指导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最近在与同业交流时听说,有基金公司上报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接到了募集规模不超过80亿元的指导意见。在他看来,摊余成本法债基募集规模不得超80亿元,预计会对部分谈好大机构客户的基金公司产生影响,而对并不具备募集百亿能力的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影响不大。
一家正在发行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的人士分析,如果一家公司的第一只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发行规模较大,在发第二只时,规模可能会被限制。
记者发现,近期已有基金公司主动控制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发行规模。华安基金发布日前公告,华安鑫浦87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基金于2019年12月17日开始募集,原定2020年2月17日截止。1月9日,其有效认购申请总金额已达199亿元,超过募集规模上限80亿元。根据有关规定,实施“末日比例确认”。
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近期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发行热度有所下降。三年期债券收益率下降了很多,影响了机构客户的配置热情——此前机构客户预期的年化收益率在3.5%左右。
也有基金公司投研人士称,规模上限80亿元已经好于市场预期,之前还一度担忧这类基金会被暂停。
事实上,扎堆发行背后,作为“吸金利器”的摊余成本法债基也面临规模分化的压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已经成立且按照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债券基金共有61只,合计成立规模3848.67亿元。不过募集情况也存在分化,嘉实安元39个月、博时稳欣39个月等14只基金募集规模超过100亿,还有11只基金募集规模不到10亿,部分基金更是一再延长募集期。
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透露,银行等机构资金对于摊余成本法债基还是有配置需求,且偏好3年以上封闭期的品种。部分银行额度已经用完去年的额度,今年会继续配置。不过,随着摊余成本法债基密集获批,未来这类基金募集规模或呈下降趋势。
也有债券基金经理认为,摊余成本法债基发行分化主要是去年年底集中发行所致。“基金公司当时都在争取年底规模,过完12月底,情况变化了,但银行需求还在。”
一家基金公司机构部总监说,目前摊余成本法债基发行相当拥挤。“这类基金比较同质化,对基金公司的主动投资能力要求不高。做大首发规模主要考验的是基金公司的机构资源储备。”
提升投研能力
规模也可做大
过去一年,基金公司无论是权益还是固收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偏股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超过40%;把握住可转债行情的债券基金,业绩超过30%的也不在少数。新年伊始,绩优基金公司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投研上,对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并未特别在意。
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负责人认为,从产品运作角度讲,摊余成本法债基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若投研部门分心做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等简单且赚钱容易的业务,不利于提升投研能力。他坦言,对于是否发行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公司内部也存在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每家公司拥有两只基金的发行额度,应该充分利用。
上述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透露,该公司此前发行了一只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考虑到近期同类基金扎堆建仓,已撤回第二只产品的上报申请。“目前公司正在专心发行权益基金,从管理费角度分析,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平均管理费为0.15%,80亿规模贡献的管理费相当于二三十亿的债券基金,或10亿左右的主动权益基金。而对于长期绩优股票基金而言,做好持续营销,规模增长10亿并非难事。”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过程中,绝对收益策略很受市场欢迎。即使是固收类产品,基金公司也应该重点发展二级债基等加强型策略产品,这才是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上述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认为,“很多基金公司出于扩大规模的考虑,布局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但从规模良性发展的角度考虑,纯债、二级债等普通的开放式基金,每天都能开放申赎,业绩好的基金可以形成规模、业绩的正向循环,而不是靠摊余成本法一次性将规模做大。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