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工业稳中有缓上游产业生产强劲
7月工业增速下滑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国家统计局8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6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降至4.8%,这是自1992年开始使用工业增加值这一指标以来的单月最低值。
三大门类中,7月份制造业增长4.5%,回落1.7个百分点,增速下降最为明显,而根据2016年的数据,制造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高达86.4%。
一方面,工业投资持续低迷,此前保持两位数增长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在7月的增速只有0.7%和4.0%。工业出口也有所回落:7月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7%,相较上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工业消费尤其是汽车消费进一步下滑:7月汽车制造业再度下降4.4%。
由于传统汽车在7月开始从国五转向国六,大量厂商、经销商在6月采取的促销活动导致消费前移,形成了透支效应;汽车销售增速从6月的17.2%降至7月的2.6%。此外,补贴退坡之后,新能源汽车产销也进入了一个淡季。
上游产业生产强劲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主任江飞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7月的工业数据低于预期,“因为6月的工业处于6.3%的一个高位,可能会提前释放一部分生产,但工业增速破5,远远不及预期,说明工业经济的下行压力要比想象的大。”
究其原因,7月制造业投资增长3.3%,连续3个月小幅回升,但整体工业投资持续低迷;工业消费尤其是汽车等消费进一步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7月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分别只有0.7%和4.0%,而此前很长时间,这两个行业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一方面是由于工业投资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是由于机械行业需求下降。
江飞涛指出,7月工业数据是一个单月数据,尚不足以反映长期趋势,今年工业增速和往年最大的一个不同是,数据波动幅度较大。
他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工业承受着更多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工业新旧动能的切换并非平缓的过程。
7月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362亿元,同比增长1.7%,相较上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航燕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工业出口交货值与海关进出口不同,其更侧重商品出入境前的生产环节,更需要一个稳定的生产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上游的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是7月工业的主要支撑。当月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3%;7月钢材产量10582万吨,同比增长9.6%;水泥21003万吨,增长7.5%。
张航燕表示,从供给上看,钢铁、有色等领域历经多年去产能,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相关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行业利润明显改善,这提振了这些领域的生产积极性。
江飞涛则指出,这些行业大都跟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相关,这反映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投资等逆周期调控正在发力。
7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8个百分点;微型计算机设备、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4.5%和34.3%。
江飞涛指出,高技术制造业及相关产品的高速增长是工业的一个亮点,然而其体量仍然有限,工业经济的新旧动能的转换仍需假以时日。
汽车消费前移需求透支
汽车制造业的进一步下滑是7月工业疲弱的重要原因。
尽管6月汽车制造业降幅收窄至2.5%,7月的这一数据再度下降4.4%。当月汽车产量185.4万辆,下降11.5%,其中,轿车74.6万辆,下降16.8%;新能源汽车8.4万辆,增长9.1%。
江飞涛指出,7月汽车行业再度下滑,这是因为传统汽油车从7月1日起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实施国六标准,大量厂商、经销商在6月份采取了很多促销活动,由于消费前移,形成了一定的透支效应。
数据显示,6月汽车销售同比增长17.2%;而到了7月份,汽车销售下降了2.6%。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面临着补贴退坡大限过后的低迷期。
江飞涛介绍,6月底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一个重要节点,大部分购车者会在此之前购置新能源汽车,否则将享受不到原有的补贴而不得不面临更高的车价,很多4S店6月也进行了集中的促销,受此影响,6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4.3万辆,同比增长了50.5%。而到7月补贴退坡之后,新能源汽车自然也进入了淡季。
江飞涛指出,汽车行业即便不考虑短期的透支效应,去年以来,汽车行业的消费需求也面临着不小的下行压力,他认为,这既有周期性因素影响,亦有结构性调整的需要。一方面,全球车市普遍疲弱,短期恐难有好转;另一方面,需要关注的是,国五转国六之后,国六型汽车可能为车市形成有效支撑;同时,代表消费升级的SUV产量在7月份达到61.6万辆,降幅收窄至4.5%。
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工业机器人、金属切削机床也仍然处于负增长区间。数据显示,7月两者产量同比下降了7.1%与17.4%。
ABB中国公司总裁张志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今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回落是在行业连续多年高速增长、汽车和3C等行业有所下降的基础上的短期调整,作为制造大国,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在只有97台/每万名,而韩国等国已达到七八百台,中国的机器人市场仍然潜力巨大。
江飞涛则表示,机器人产量负增长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前两年中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机器换人”,政策也对此予以鼓励,大量企业融入这一行业,这带来了机器人行业需求的集中释放,并曾带来这一行业翻番式的增长,如今需求释放殆尽,基数抬高,机器人行业开始整合,这一行业开始调整。
另一方面,汽车、手机等行业是高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今年以来,上述领域持续低迷,影响了高端机器人的应用。
比如今年前7个月的中国手机产量为96236万台,同比下降5.7%;其中智能手机69666万台,同比下降5.2%。“这是因为,中国手机市场已趋近饱和,5G手机尚未大规模普及,产品更新换代放慢。”
预测未来,多位受访专家均预计,未来数月的工业增速将会好于7月。江飞涛认为,8月份开始,工业有望能恢复到5.5%的增速。张航燕则预计,今年全年工业增速有望在5.5%到6%的区间运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