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码
7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6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3.23万亿元,较前值均有明显回升;广义货币(M2)余额192.14万亿元,同比增长8.5%。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2019年上半年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市场利率运行平稳。主要金融数据均与市场预期基本吻合,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继续加大,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可期。
小微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67万亿元,同比多增6440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76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2.7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6.26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48万亿元。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6万亿元,同比少增1786亿元。
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港股03328)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虽然6月新增贷款略低于预期,同比也少增,但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上升较多,表明信贷结构有所改善。当月新增居民户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大增量,表明住房信贷需求仍然较强。
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观察中国的利率水平,要看整体市场利率水平和贷款实际利率。“总体来看,无论是整体市场利率还是贷款利率,从去年开始一直在降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有明显降低。”
孙国峰介绍,今年前5个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89%,比2018年全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0.5个百分点,其中五大行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79%,比2018年全年下降了0.65个百分点,幅度较大。再加上承担或减免信贷相关费用,相当于降低其他融资成本0.54个百分点,加在一起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幅已超1个百分点,成效显著。
市场主体需求有所恢复
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2.14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6.77万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月末高1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M2已连续3个月保持8.5%的增速水平,这是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力度松紧适度以及流动性合理充裕效果的体现。原因有三:
一是银行贷款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增长。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增速虽比上月有回落,但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是银行债券投资增速较快。6月末银行债券投资同比增长18.8%,比上年同期高4.6个百分点,较好地支持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企业债的发行。
三是商业银行以股权投资方式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融出资金规模的降幅有所收窄。6月末商业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融出资金的规模下降6.8%,比低谷点收窄了5.6个百分点。阮健弘表示,这意味着去年以来,银行的表外资金大幅下降的状况明显缓和,表内外的资金关系以及表外融资变化趋于稳定,银行派生货币能力明显增强。
阮健弘表示,在M2增速保持平稳的同时,M1增速回升,反映出市场主体对高流动性资产的配置需求有所恢复。
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较大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呈现逐步回升态势。
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3.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8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0.02万亿元,同比多增1.26万亿元。
阮健弘表示,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速10.9%,是2018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体现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加大。
导致社融规模增速加快的原因主要有: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企业债券融资增速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力度明显加大;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负增长势头持续减缓;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降幅明显缩小。
从结构看,直接融资比重提高。
贷款在社融中的占比下降。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5.8%,同比低11.4个百分点。
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下降势头收窄。上半年,委托贷款占比-3.7%,同比高4.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0.7%,同比高2.6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表示,今年上半年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对社融的下拉作用明显下降,贷款在社融中的占比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上半年直接融资比重有了较大提高,这是一个较好的迹象。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