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资讯 www.3030k.cn,中国最专业的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理财子公司将重塑大资管格局发挥中枢作用

理财子公司将重塑大资管格局发挥中枢作用

时间:2019-07-12 11:33 来源:东方财富 作者:肖鸥  阅读量:6464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上海地区多家银行发现,银行理财收益率并未因年中时分的揽储压力而有所回升。实际上,去年至今,银行理财收益率已连续多月下跌。而在银行净值化转型的当下,银行网点却并不会主动推荐“非保本”理财。

银行理财收益率为何“跌跌不休”?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的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风险,应当如何应对?理财子公司崛起,资管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于日前专访了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

银行理财收益率预计低位企稳

NBD:我近期咨询上海地区多家银行发现,银行理财收益率并未因年中时点的揽储压力而有所回升。数据显示,银行理财收益率已连续数月下跌,屡创新低。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目前理财收益率一直下跌的情况?进入下半年,市场宽松的流动性是否会延续?

廖志明:银行理财收益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自银行对理财资金的投资运作,而投资收益率取决于各类资产收益率水平及投资能力。其中,主要资产的收益率水平最为重要。由于银行理财投资以债券等固收类低风险资产为主,债券收益率的高与低对银行理财收益率影响很大。在全球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无风险利率下行,债券收益率明显下降。进而使得银行理财投资收益率下行,普通百姓购买的理财收益水平下降。

展望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虽有回升但幅度不大,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理财收益率预计将低位企稳。

NBD:我在走访银行过程中发现,当前理财经理推荐保险类产品的热情很大。您怎样看待银保类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廖志明:保险产品只是银行代销产品的一类,银行通过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获取手续费收入。此外,银行也代销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等诸多资管产品。不同时期,银行代销策略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股市好的时候,银行可能加大股票基金的营销力度;股市差的时候,银行可能侧重于发力保险产品代销。

保险产品的未来发展应该是回归保险本质,更侧重发展保障性产品,这也是保险公司的优势所在。过往,很多中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发展有点像银行理财产品,脱离了保障本质,或许不是未来趋势,也与监管导向背道而驰。

净值化转型过程中不可过快压降老产品

NBD: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相继落地后,银行向净值化转型。在您看来,这一转型过程中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哪些?银行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应对与化解?

廖志明:资管新规为银行理财转型设立了较长的过渡期,有利于银行理财从预期收益模式平稳向净值型转型。

银行在净值型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存量非标处置风险、新产品发行难、净值型产品投资与估值难、老产品压降过程中可能暴露之前的风险等。

我们认为,银行在理财转型中应稳中求进,逐步进行,避免原封不动或过于激进。1、稳妥处置存量非标资产,过渡期内能到期的非标资产可到期置换成标准资产,对于不能到期的可考虑表内承接,或制定过渡期后的处置方案。要充分考虑非标处置过程中信用风险暴露问题;2、稳中求进,积极逐步推进净值型转型,对于老产品压降不可过快,过快容易使得理财规模坍塌式下降,易引发风险。特别是资金池模式下,个别此前业务激进的中小行可能存在收益倒挂的窟窿,可能需要银行自有资金来补;3、推进人才建设,净值型转型工作需要较多的人才,包括IT系统建设、估值工作、净值型产品研发、新模式下的投研等;4、加强客户教育工作,老产品与净值型产品客户接受度有差别,应该逐步培养客户的接受度,提高客户对净值型产品的认知度。

NBD:对于广大低风险偏好者而言,净值化的理财产品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在资管行业变革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银行可以从哪些方面塑造其优势,以提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廖志明:以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是预期收益型的资金池产品,不管实际投资收益的高低,给客户兑付预期收益。由于刚理财给的预期收益率往往明显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类似“高息存款”,客户体验较好,理财规模高达32万亿元。由于刚性兑付,银行体系实质承担了银行理财的投资运作风险,随着理财规模的增长,成为银行体系的一大风险隐患,风险逐步积聚,甚至可能威胁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

在此背景下,资管新规应运而生。资管新规及理财新规对银行理财进行规范,使得银行理财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之本质,打破刚性兑付,防范风险。而打破刚性兑付的核心在于向净值型转型。

净值型理财产品由投资者承担投资运作风险,银行不担风险。净值型产品收益不确定,客户无法预知产品收益,仅可参考历史业绩,客户体验或不如预期收益产品;净值存在波动,仅定期披露净值。在此背景下,银行需重视产品设计,丰富产品线,中小银行可打造一部分特色产品。

理财子公司将在大资管行业中发挥中枢作用

NBD:目前已有四家国有大行的理财子公司获批开业,另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您如何看待理财子公司崛起之下资管领域的新格局呢?

廖志明:当前,非保本理财规模达22万亿元,为国内近百万亿大资管规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理财子公司作为未来银行理财的投资运作实体,将在大资管行业中发挥中枢作用,处于核心位置。资管新规变革银行理财,而理财子公司将重塑大资管格局,理财子公司将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中发挥重要作用。

理财子公司可发行公募和私募产品,投资范围较为广泛,可谓是大资管行业的黄金牌照。资产规模3000亿元以上或理财规模500亿元以上的银行大多有较强的意愿设立理财子公司,我们预计未来理财子公司将超过50家。借助于银行渠道客户基础,以及银行固收产品的优势,加上国内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我们预计2021年起银行理财规模将重回增长轨道,资产管理也将成为银行增长的重要一极。

NBD:部分理财规模较小的银行也有成立理财子公司的意向,在您看来,中小型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是否有必要?与大行的理财子公司相比,它们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呢?

廖志明:对于理财规模及本身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的银行,最好不要盲目设立理财子公司,需综合考虑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利弊。一般而言,基金公司设立3年内大多是亏损的。设立理财子公司将大幅增加员工薪酬、IT系统、办公场所等支出,由于缺乏规模来分担固定成本,可能面临较长时间的亏损。相比大行,中小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缺乏规模优势。此外,在人才、IT、产品布局、客户等方面亦存在劣势。但理财子公司的竞争不仅是母行渠道的竞争,更是投研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理财净值型转型后,理财的竞争将聚焦于业绩表现,聚焦于投研能力。中小券商下的基金公司有些发展不一定差,一部分通过机制在竞争中逐步胜出。对于中型银行,应以相比大行更加市场化、更加灵活的机制来吸引人才,通过打造一方面的特色能力,实现弯道超车,获得跨越式发展。

NBD: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在筹建过程中,频频向公募基金从业者抛出“橄榄枝”。在您看来,公募有哪些优势或经验值得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学习与借鉴?

廖志明:公募基金是大资管各个子行业中监管最严、做法最规范的行业。当前,银行理财由此前的预期收益的资金池模式走向净值模式,而公募基金已经实行净值模式多年,积累了很多经验与教训,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此外,公募基金在机制、人才培养、投研制度、权益投资等诸多方面有优势,也是未来理财子公司可以借鉴之处。

我们看到,很多理财子公司在筹建时期,有意地补充些公募基金从业者到团队中,这有益于充分借鉴公募基金经验与教训。特别是公募基金公司在估值、投研制度、净值型产品布局等方面已经相对成熟,而理财子公司向净值型转型过程中,可以充分学习与借鉴公募基金公司的做法。这对于理财子公司尽快开业及确立未来的竞争优势大有裨益。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