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资讯 www.3030k.cn,中国最专业的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当好能源老大煤炭业需要绿色高效加持

当好能源老大煤炭业需要绿色高效加持

时间:2019-05-02 07:03 来源:中新网 作者:许一诺  阅读量:14960   

当好能源老大 煤炭业需要绿色高效加持

世界和中国煤炭消费量变化趋势(2000—2016) 图片由贺定超提供

日前,有着全球第一大煤炭上市公司之称的“中国神华”(现重组更名为国家能源集团)公布了2018年的业绩: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641亿元,净利润439亿元。在公司的营收构成中,煤炭业务仍然是最主要的营收,达到了2051.91亿元,占总营收的77%。在其旗下的煤矿中,神东矿区名气最大,而在神东矿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井煤矿——补连塔煤矿,年产量达到了2800万吨。

近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的补连塔煤矿,记者看到令人惊叹的深200米、纵横10余公里的地下斜井,??界首创的8米大采高重型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矿山管理系统、世界最高的安全等级,都代表着我国煤矿开采和煤炭行业发展源头的最高水平。

作为我国能源产业领域的龙头老大,煤炭产业如何在新时代找到科学发展之路?随着国民经济和世界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科学认识发展现状、创新行业发展技术、拓展产业发展链条,已经成为确保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长时期内仍将是重要能源

第十四届鄂尔多斯国际煤炭及能源工业博览会暨2019全国煤炭绿色开采与科技创新发展大会,近日在“草原煤都”鄂尔多斯召开。数十名院士、专家的思想火花碰撞,再度让煤炭和国家能源化工“金三角”(宁东、陕北、鄂尔多斯)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要想让一个产业健康发展,首先要有对这个产业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煤炭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举足轻重,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会是比重最大的能源品种,煤炭产业很可能要面对总量下降的长期趋势,要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继续完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不断加强煤炭利用的绿色清洁高效水平。”中国能源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2018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首次低于60%,但仍以58%高居各类能源之首,换言之,煤炭仍然是我国能源消费最为重要的资源。但是,仅有这一认识,对指导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周大地提到的“高质量发展”“绿色清洁高效”等,或许才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真正做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进行哪些深入的思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副主任贺定超表示:“总体来看,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我国目前煤炭产能调控机制仍有待完善,煤炭生产与消费逆向分布矛盾更加凸显,煤炭产业结构需进一步调整,煤炭绿色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晋陕蒙新4省(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的72%,而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地区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的61%;同是2017年,全国煤炭产量过亿吨企业共6家,总产量仅占全国的34.7%,全国30万吨以下的煤矿数量还有3209处、产能仅5亿吨。生产消费逆向分布矛盾和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可见一斑。

“此外,煤矿环保历史欠账、绿色开采等技术应用推广滞后,也是我们促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贺定超说。

挖煤卖煤早已不是产业内涵

在煤矿富集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圣圆水务公司每天都能将23万吨疏干水(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变为反哺城市生态的洁净水;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那条煤直接液化技术生产线,凭借高品质的油品笑傲全球。

挖煤卖煤,早已不是煤炭产业的内涵,技术创新引领之下的行业转型才是王道。

贺定超向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一项统计:2001年—2017年,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从2001年的3082起和5670人,分别下降至2017年的219起和375人。这种质的变化不仅因为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和制度的进步,还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比如神东煤炭集团的补连塔煤矿的高技术集成采煤作业面就是典范。

煤矿生产和煤化工企业对环境造成污染怎么办?煤炭的能源转化率不高怎么办?煤矿的安全生产技术源自何处?煤炭的高效、综合、清洁利用如何实现?纵观整个煤炭产业和煤化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唯有靠创新。

在内蒙古煤炭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当地的经济学专家提出了“实现煤炭行业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理论主张。该理论认为,煤炭行业走上产业生态化是必然趋势,而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实现煤炭产业生态化的唯一路径,要让技术创新融入煤炭行业的每一个环节。

在刚刚结束的2019全国煤炭绿色开采与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上,贺定超根据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发出呼吁:成立国家煤矿深井开采和冲击地压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加强冲击地压机理研究和技术装备研发;将煤矿机器人研发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支持煤矿智能化无人开采、井下机器人研发应用。有关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总结全国已建成70多处智能化无人工作面的经验做法,推行智能化无人(或少人)采掘工作面和示范矿井建设。

构建煤化工新兴产业链条

数千吨原煤进入反应塔,而后数千吨高品质成品油从生产线末端产出,这是在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的生产线上每天都能看到的场景。将煤炭变为环烷基汽油柴油,用于航天、军工、民用,煤化工作为源自煤炭产业的新兴产业链条,为煤炭的高效益开发利用做出了另一种诠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武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能源现状为富煤贫油,而煤制油的产能已达到1000万吨,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战略补充。”

煤化工产业作为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有力手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发展规划。因此,实现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在确保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基础上推动煤化工产业的规模化以及集约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认为,煤制油之外,煤化工的发展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来看,以煤为基础的煤化工产业应该百花齐放、多途径发展。“发展煤化工,需要仔细盘算和选择好产品,否则,好的工艺也可能会成为负资产。”金涌说。

据介绍,煤化工产业已经或可以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例如MTO(甲醇制烯烃)、MTP(甲醇制丙烯)、乙二醇、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精细化工材料等。

金涌认为,煤制乙烯、丙烯、丁烯等,其下游的产业链可继续延伸,以乙烯为例,可延伸出双峰聚乙烯、茂金属催化PE、尼龙66、溴化丁基橡胶等一系列新材料产品。煤化工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关键就是要做好深加工、实现高值化、选好差异化产品。

金涌说:“煤化工的发展,在注重煤炭转化为燃料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注重向材料的转化,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材料,是高附加值材料,所谓转化,是深度转化。同时,在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的过程中,我们还需加强粉煤灰、煤矸石等下游产业链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将煤炭的价值吃干榨尽,物尽其用。”

题图 补连塔煤矿中8米大采高重型综采工作面为世界首创,这种领先全球的技术,使补连塔煤矿成为世界上安全形势最好的井工煤矿和全球一矿一井产量最大的井工煤矿。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张景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