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有好坏业绩不能靠承诺
商誉有好坏
业绩不能靠承诺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证监会日前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商誉再一次惹人关注。A股商誉已达1.45万亿元,这些商誉中有一部分成就了一些公司今天的地位,但更多的还是教训。不切实际的并购,即使有业绩承诺,也只能满足市场一时的想象,并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商誉的产生有内外两种,对外并购是主要来源,并购商誉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比如说一家上市公司要收购一家公司,该公司净资产1亿元,但考虑到每年赚5000万元,所以估值8亿元,那在上市公司的报表上就会出现商誉7亿元。过去几年被称为A股大并购年,A股商誉规模在过去7年间增长了10倍之多。统计显示,截至三季报末,A股上市公司商誉高达1.45万亿元,多数就是这样产生的。
并购产生商誉是正常现象,并购固定资产比较重的公司,可能商誉会比较少,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新经济时代,人员、管理和技术在一家公司中起到重要作用,轻资产公司的评估方式,有时是以市盈率,有时用户增长数据甚至一个创意都可以用来融资,收购中,商誉自然占了成本的大头。
这些年上市公司估值比较高,一般非上市公司估值水平远远低于上市公司,这样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收购降低市盈率,非上市公司股东也可以落袋为安。有一些明星公司通过不断并购带来盈利和市值双双增长,更是带来示范效应。
问题是,并购对象往往不如当初描述得那么好。被收购者往往会有一个快速增长的业绩承诺,这种增速即使是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也很少能做到,但是收购者和被收购者都相信了,双方达成了默契,至于是否能完成以后再说。达不到承诺就有可能带来商誉减值。《风险提示》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公司定期或及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重点关注特定减值迹象。
商誉减值常常成为股价下跌导火索,快速并购且商誉比较多的公司应该引起注意,但是商誉并不总是坏事。比如信维通信2012年以1.98亿元接手的莱尔德(北京)。莱尔德(北京)2011年亏损了3901.79万元,媒体用“高价”来形容这次收购,此后因为整合顺利,收购对象爆发出惊人的盈利能力,信维通信迎来十多倍上涨。再比如中际旭创通过收购苏州旭创,进入光模块光器件市场领域,基本面获得质的变化。
谷歌收购的安卓和YouTube当年也不便宜,但是这些年的增长已证明当初收购非常划算。腾讯在海外收购了不少游戏公司,后来这些公司增长迅速,估值迅速提升,带来真金白银,当然腾讯在国内的收购带来良好回报的就更多了。
所以关键还要看收购对象的盈利能力,以及上市公司整合能力,如果盈利给力,商誉就不会带来压力,还会添光加彩。这一切还有赖于上市公司收购的时候眼睛睁大一点,不要因为对方有一个好的业绩承诺,就觉得抓住了对方把柄,给了投资者一个交代,可以推脱责任。没有并购能力的就干脆踏踏实实干本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