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E代|芯智控股董事长田卫东:芯片行业正酝酿巨大商业机会
【编者按】“创E代”系列报道由澎湃携手复旦大学 EMBA 项目共同举办。5位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复旦大学 EMBA 校友上市公司代表将在该系列报道中,阐述各自的创业经历,企业发展与中国经济之间互生互长的发展历程,在国际经济风云际会的当下,作为企业创始人,又将如何直面困境。该系列报道从9月3日起陆续刊发。今天刊发的是系列报道的第四篇《芯智控股董事长田卫东:芯片行业正酝酿巨大商业机会》。
自2002年设立以来,复旦大学EMBA已有100余位校友成为上市公司创始人或主要负责人,其中八成以上为入读复旦大学EMBA后,带领企业成功上市。
田卫东 澎湃新闻记者 徐晓林 摄
芯片被誉为信息社会的基石,全球每年芯片贸易约为3000美元,其中中国的芯片进口高达2000亿美元。
中国巨大的芯片进口量也催生了众多的芯片分销公司,芯智控股(02166.HK)便是其中之一。2016年,芯智控股的营收为6.13亿美元,其代理的芯片包括智能媒体显示、智能广播终端、存储器和通信终端、安防监控、汽车电子、光通信芯片。 日前,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第四届校友上市公司领袖峰会间隙,芯智控股董事长田卫东作为复旦大学EMBA 校友上市公司代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田卫东称,中国芯片行业正在酝酿巨大的商业机会,其中分销代理行业也因为庞大的市场规模有机会诞生世界级的企业。
押注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
田卫东曾经服务于一家美资半导体公司, “工作十多年后积累了一些市场经验,看清了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工定位以及发展机遇,便想把这些经验更好地发挥出来, 于是选择了创业。”田卫东表示,对于初创业的人来说,半导体分销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域。“芯片价值高且售后服务简单,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电子产品制造国,存在巨大的进口市场,即便到今天,我们的国产替代率只有约百分之二十,另外百分之八十都要依赖进口。”田卫东称。
鉴于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田卫东认为,中国有机会诞生世界级的分销巨头。
公开资料显示,芯智控股成立于2005年,11年后的2016年10月7日,芯智控股登陆港交所成功上市。 “我们还是一家小公司,目前市值不到10亿港元,我们还有信心继续折腾,在这么大的池子里,有些憧憬。”田卫东介绍,芯智目前是液晶电视芯片领域分销规模最大的代理商,在这一领域积累了相应的推广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现在IOT(物联网)芯片和AI(人工智能)芯片成长很快,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已经反映出公司营收中有许多来自物联网和安防、光通信等新兴领域的芯片:在半导体分销这一领域,需要拓展各个领域的核心芯片的代理权,服务更多行业客户,这些都需要更多资金投入,上市公司利用公众平台可以筹集更多资金,进行更大规模的渠道建设和增值服务。”田卫东称。
两次商学院学习促事业再上台阶
工作第一个十年后,田卫东去新加坡国立大学就读MBA课程,“我的事业受惠于两次商学院的学习,这两次经历帮助我个人完成了两次重要的转型。”田卫东说,第一次读MBA让他从 一个市场营销人员变成了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而2010年进入复旦大学EMBA就读,使得他把芯智控股推向资本市场。 “在复旦大学EMBA就读期间,我对香港资本市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香港的上市制度和内地不同,对财务指标要求也不同,复旦大学EMBA让我们了解到在金融市场里面,有不同的路径选择。”
田卫东表示,芯智控股之所以选择香港而没有A股上市,主要是国内对贸易类轻资产公司上市审批困难,“香港资本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投资环境相对理性,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无论发新股配债都很灵活便捷。”
此外,复旦大学EMBA的同学在各自领域的成功经验,也对田卫东产生了很大影响,“包括在上市过程之中,大家都给了我很好的建议,有些同学甚至成为了我们的投资人,大家共同合作。”
上市后,芯智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线下分销模式。近年来,芯智控股开始建立OAO(online and offline)模式,将线上、线下业务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不同于很多“网店”,芯智控股的线上业务并非简单的销售平台,而是通过在线销售、社区及导航等多重渠道,聚集大量专业人士,在培育关注度、实现引流的同时,吸引更多中小客户。芯智希望打造全球化的半导体供应链交易平台,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以及更全面的增值服务。
不过,田卫东也坦言,传统贸易正在等待某种变革的来临,“透过电子商务进行半导体采购的采购习惯还没有形成主流,有些需要技术支持和策略合作。因此芯片分销电子商务占比低的。”
芯片行业需要更自由的贸易
除了分销主业,近年芯智控股也在向芯片产业链上下游延生,涉足了芯片设计和系统开发领域,希望给客户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 “我们不着急,短期目标是先把公司营收从7亿美元提升至10亿美元。”田卫东说道。
在田卫东看来,目前国内半导体大热是有原因的,如今芯片是核心的战略资源,也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半导体是基础,从产业规模、财务效应上来讲都具备这个条件。全球半导体领域,过去中国只有市场没有产业,现在开始有了产业,但我们目前的替代率还不高,这就是巨大的想象空间。”田卫东称。
田卫东称,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接下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时代来临都会给半导体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前景,“比如说精准医疗,包括基因测序、靶向药物,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分析实现精准治疗的转化,这是信息技术和生物医疗的结合。这些都是跟半导体、信息技术相关的,也都会带来大容量的存储需求。”
田卫东认为,全球半导体领域不需要人为制造障碍,生产要素要合理自由流动;几十年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已经使得电子产业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和生态体系,“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简单替代或转移可以解决的。”以光通信产业为例,百分之八十的部件制造加工都在中国,如果人为阻断贸易,那不仅会给国内企业产生影响,也会对上游的国际芯片企业带来巨大影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