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并轨”天然气价格再啃改革“硬骨头”
资料图:天然气管道。 中新社发 刘关关 摄
(经济观察)中国“并轨”天然气价格 再啃改革“硬骨头”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周锐)中国官方25日决定对“双轨运行”的居民用天然气和非居民用气价格实施“并轨”。天然气定价机制的统一,意味着中国持续推进的价格改革再度啃下一块“硬骨头”。
双轨价格弊端:影响供给 出现套利
在此之前,为了避免天然气价格上涨影响居民生活,官方采取了人为干预的方式,将市场分割成两块:一块是在价格“天花板”下低位运行的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一块是价格相对较高,且可根据“最高上浮20%,下浮不限”原则调整的非居民用气价格。
不过,人为压低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看似为民众带来福利,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人为低价影响了天然气供给,“双轨”机制更是成为一些套利者钻空子的机会。这些弊端在2017年冬天的“气荒”中显露无遗。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自2010年以来一直没有调整,目前居民用气平均门站价格为每立方米1.4元(人民币,下同)左右,不仅低于进口气供应成本,也低于国产气供应成本。居民气价倒挂,既不利于保障居民用气供应,也不利于天然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除了对整体供给的影响,民用和非民用类的价差,也让“低价获得民用天然气然后高价供给工业使用”成为一种“无风险”的套利模式,进一步压缩了居民用天然气的供给,给天然气供给紧张的局面火上浇油。
价格并轨顾虑:如何降低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从理论上看,打破价格“双轨”,将通过真实的价格信号,让市场更有弹性。
但官方的顾虑是,当低位的居民用气价格向高位的非居民用气价格靠拢,如何避免民众生活受到影响?
第一字是“缓”。前述负责人表示,为了避免出现价格上调过快的情况,方案要求目前居民与非居民用气门站价差较大的,此次最大调整幅度原则上不超过每立方米0.35元,剩余价差一年后适时理顺。
此外,门站环节不再区分居民和非居民用气价格,意味着民用天然气除了价格上浮并轨,在机制上也需要和非民用价格体系一样,允许20%的上浮。方案要求,此次调整,门站价格一年内暂不上浮直到自2019年6月10日,给市场以充分的适应时间。
第二个字是“补”。相较于此前人为压低价格容易被套利的“暗补”,此次推动价格并轨的同时,官方将“暗补”变为更为精准的“明补”。
前述负责人透露,此次在制定理顺居民用气价格的方案时,官方将对低收入群体等给予适当补贴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对低收入群体和北方地区农村“煤改气”家庭等实施精准补贴。
价格并轨影响:对CPI和民众生活影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的一个大背景,是当前中国国内价格总水平相对平稳。
上述负责人透露,据测算,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涉及的气量只占国内消费总量的15%左右,按终端销售价格最大提价幅度每立方米0.35元、2018年8月份全部疏导测算,影响2018年CPI上升0.02个百分点左右。考虑到地方销售价格调价幅度低于0.35元,对CPI的影响会更小。
在居民生活方面,她表示,对城镇居民家庭,每户每月基本生活用气20立方米左右,按最大调价幅度每立方米0.35元测算,每月增支7元左右;并且对城镇低收入群体,通过采取发放补助、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措施后,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北方地区农村“煤改气”家庭,给予补贴后负担基本不增加。(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