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随者变成引领者海康威视开启AI新时代
官兵/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李小平
钱塘江南岸,有一栋外观呈不断递进波浪形的办公大楼,这就是海康威视(002415)总部大楼。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海康威视抓住每一次技术浪潮带来的发展契机,不断成长壮大。
17年前,28名以工程师为主的创业人员,从研发、生产数字监控产品压缩板卡起步,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坚持科技创新,最终将海康威视打造成安防龙头。今年5月28日,海康威视将迎来上市8周年纪念日。过去8年,海康威视向市场交出了一份靓丽成绩单。
海康威视飞跃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经典投资案例。2001年,海康威视二股东龚虹嘉最初以245万元投资,经过17年的长期持有,最终获得了数百亿元的巨额回报。
从模拟到数字化,再到网络化,海康威视成功引领了安防行业过去10多年的大变革,而今AI(人工智能)时代的安防行业,正在掀起新一轮大变革,海康威视准备好了吗?为此,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采访团日前走进海康威视,与公司总经理胡扬忠进行了一场对话。
从客户出发
走市场化道路
胡扬忠,行事干练,一身洁白的衬衫,干净利落。在接受采访时,胡扬忠表现得谦逊而平和,但骨子里却有股独有的闯劲儿。
2001年底,胡扬忠带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五十二所的27位员工,踏上企业化运作的探索之路。这支以工程师为主的队伍,从视频压缩板卡的研发开始,抓住了技术和市场双重成熟的时机,驶入了视频监控发展的快车道。
短短17年,海康威视已成为行业内全球领先的安防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主要提供前端摄像机、后端存储、门禁报警、视频综合平台、中心管理软件等安防产品,并针对金融、公安、交通、司法、教育、旅游、商业连锁等众多行业提供合适的细分产品与专业的行业解决方案。
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海康威视坚持走以客户为导向的市场化道路密不可分。对此,胡扬忠称,海康威视遵循现代企业制度来运作,是一家市场化公司。这首先要归功于大股东很开明,给予了充分授权和支持;其次,海康威视的董事会、经营层,都非常认同市场化运作。“也只有市场化这么一条路可以走,没有其他的方式,或者说,其他的方式都是不健康的。”
正如胡扬忠所言,海康威视所从事的安防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经过市场洗礼、锤炼的海康威视,已从追随者变成行业领跑者。根据美国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HS发布的研究报告,海康威视已连续六年蝉联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之首。
2017年,海康威视实现营业总收入419.05亿元,同比增长31.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11亿元,同比增长26.77%。
当外界为海康威视2017年交出的靓丽成绩单感慨时,胡扬忠却直言,净利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去服务好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在此基础之上再去考虑业绩。
为了洞察客户需求,海康威视不断地贴近客户。从2004年开始,海康威视大规模搭建销售营销体系,到如今,海康威视在国内设立了35家分公司,200多个国内业务联络处,37家海外销售分支机构,营销网络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从2010年起,海康针对用户的不同行业,陆续组建了公安、司法、金融、文教卫等七大事业部。
提前投入储备未来产业
越来越贴近用户和市场,越来越细分的行业和场景研究,让海康威视的产品更能精准地瞄准用户需求。
在海康威视的公司展厅里,记者看到了可透雾的监控设备,在弱可见光下也能看得清的“黑光”摄像机,能用于火点检测并报警的热成像摄像机,能够实现收货、搬运、分拣、入库等仓储作业的物流机器人。这些黑科技产品,都是海康威视瞄准了某些用户需求,创新研制而成。
胡扬忠说,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是想怎样就会怎样,还是要回到满足客户的需求,“为降低不确定性风险,你的投入要提前,企业的目的还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当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广泛应用,视频监控的人工智能产品,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早在2006年,海康威视就开始进行智能分析技术研发,2013年开始深度学习的技术布局。海康威视研究院所做的就是这样的前瞻性技术探索,专注于感知、智能分析、云存储、云计算及视频大数据研究。1万余人的研发团队,互相协同,将创新的前瞻性技术研究,转化为应用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海康威视作为一家以技术见长的公司,在视频监控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额的研发投入来保障持续技术创新。统计显示,海康威视2010年上市以来,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其中仅2017年研发投入即达31.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62%。
目前,海康威视以杭州为中心,建立了辐射北京、上海、重庆、新疆以及加拿大蒙特利尔、美国硅谷和英国利物浦的研发中心体系。并计划在西安、武汉、成都、重庆和石家庄建立新的研发基地。如今,公司已经建立了技术平台、产品平台和解决方案平台三位一体的分层研发体系,平台之间纵横交叉、相辅相成,共同面对和快速实现用户需求。
在长期专注的创新投入下,海康威视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在自主核心技术方面,截至2017年底,海康威视累计拥有专利1959件,拥有软件著作权769份。
未来几年行业还会不错
伴随着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海康威视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连续17年保持业绩稳健增长。那么,未来10年到20年,安防行业的前景怎样,成长空间会在哪里?
“未来10年、20年这个行业会怎样,还真的不知道。但是,未来的这几年,还会不错。”面对记者抛出的问题,胡扬忠说。
过去10多年,我国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项目的推进不无关系。如今,写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雪亮工程”,被多家机构视为中国安防行业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为安防行业打开了增量市场。
“过去10多年,"平安城市"的建设还是非常有成效的,违法犯罪活动少了很多。”胡扬忠称,这与广大公安干警的担当和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也有视频监控企业以及产业链其他公司的帮助。
“雪亮工程”之名源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始于2011年开始的“村村通视频监控”。目前,雪亮工程建设县区的平均投资额约为350万元,而全国共有将近3000个县,“雪亮工程”有望成为安防行业发展的新蓝海。
“在雪亮工程的建设中,海康威视还是作为产品和方案的提供商,我们不介入工程项目,只是一个产品和方案的提供商,配合集成公司的供应商一起去服务用户。”胡扬忠称。
在传统的视频监控之外,如今的安防行业之所以被外界越来越多关注,主要由于安防行业的智能化趋势所致。据悉,随着物联网、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全新技术融合发展,为安防行业创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机遇。
胡扬忠称,公司从以前做视频监控,到现在不单单做监控,而是把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技术,应用到其他一些管理方面。这个管理虽然包括传统的安全管理,但安全管理方式变了,从事后走向了事中,未来会走向事前。这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管理方式,还可以运用在日常的商业运营管理、经营管理中。
安防智能化增长非常快
过去10多年,安防行业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化,再到网络化的大变革。目前,视频监控行业也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变革,这就是安防行业的人工智能化,海康威视准备得怎么样?
对此,胡扬忠表示,海康威视是一家技术型公司,过去这些年,一直在不断构建自己的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我们的产品、技术和方案,都在不断地发展,所以这波人工智能,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是赶上了这一波浪潮。”
据了解,从2006年公司开启智能分析技术研发以来,海康威视已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布局,并应用于公共安全、智能家居、工业制造、汽车智能化等领域。针对目标的检测和识别,特别是近年来比较火爆的人脸识别,海康威视均有涉足。
不过胡扬忠指出,和一般只做算法的公司不一样,海康威视不仅做算法,也做产品,包括硬件产品,像摄像机、通道闸、结构化的服务器,也做应用系统。所以,海康威视是从技术、到产品,再到系统全部打通的公司。
据悉,由于海康威视较早意识到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软硬件均提前布局,目前相比同业竞争对手已具备较大竞争优势。在前端领域,海康威视2016年已推出以“海康深眸”摄像机为代表的智能摄像机。在后端领域,海康已推出一系列专用服务器。
那么,智能化的视频监控产品,何时能大规模应用、实现市场化呢?胡扬忠表示,任何市场的成熟都有一个过程,就像公司原来做治安抓拍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在使用了;现在的人脸识别设备,在很多地方已经在推广和应用,也很有成效。
以“海康深眸”为例,双目人脸智能摄像机内嵌有专用的GPU模块,并集成了专为视频监控场景设计、优化的深度学习算法,具备了比人脑更精准的安防大数据归纳能力,能实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人脸信息提取,可实现前端摄像机9万张人脸库比对。根据相关测试报告,其在非标准卡口处人脸总检出率提升了38%左右;小目标检出率(人脸双眼间距像素点20左右)提升90%以上;大角度检出率(人脸60°到90°)提升60%以上。
“这个过程可能是不知不觉就到了,就像在海康威视公司内,原来我们都有一卡通,但现在这种卡几乎可以不用了,都是通过刷脸。”胡扬忠称,视频监控的智能化产品,已经在有些先锋用户里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已经不是一个概念,2016年和2017年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今年和接下来几年,也会增长得非常快。
为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和应用,2017年,海康威视以云边融合引领智能应用发展趋势,开创性提出了AI Cloud架构,由边缘节点、边缘域、云中心的三部分组成,将AI注入到产品和解决方案。今年3月,海康威视携手AI产业知名企业微软、Intel、NVIDIA、滴滴出行、浪潮集团等10家企业,率先启动了AI Cloud生态,共同推动AI的落地应用。
创新业务迸发活力
传统的视频监控风头正劲,AI的兴起又打开了行业新空间。这一切,都预示着海康威视即将迎来又一次全新的机遇。但是,这家行业领头羊却是居安思危,早早开始了创新业务的布局。
去过海康威视展厅,可能会在电脑屏幕前看到这样一幕:一台台移动机器人像蚂蚁一样,在一个物流厂库里,他们不知疲倦、井然有序地来回移动,这些移动机器就是海康智能移动机器人。为提高仓储效率和订单处理能力,海康威视桐庐基地引进了智能仓储及厂内物流解决方案,共投入使用智能仓储机器人近800台,方案涵盖仓库、库间和产线等生产及仓储模块,实时管理超8万条SKU,累计管理物料30万条。与之前人工库操作相比,使用智能仓储系统,成品库节约人力约58%,提升工作效率84%,这是每个仓库管理者都向往的。
海康威视智能移动机器人是海康威视创新业务。目前,海康威视基于自身视频技术的优势,先后部署了萤石、机器人(无人机、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汽车电子、海康存储和海康微影等创新业务。
为何要布局创新业务?胡扬忠说,任何产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如何让一个企业持续发展,活力不断,就需要不断做出新产品,形成新的二次生命周期。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这样的活力。那么,这个企业只能赶一波潮就结束了。
为了加快创新业务的发展,2015年9月,海康威视制定《核心员工跟投创新业务管理办法(草案)》,酝酿新业务创新发展的长效激励方式。有了制度保障,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得到了快速成长。
以机器人为例,在移动机器人领域,海康持续输出可靠的AGV(自动导引运输车)产品及解决方案,帮助得力、顺丰等合作伙伴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业务效率;公司在2017年还新发布了无人叉车和依靠激光SLAM导航的复合型机器人;在行业级无人机领域,海康威视打造了“雄鹰”系列四旋翼、六旋翼飞行器,“指挥官”系列地面站,“防御者”系列无人机干扰器等产品,将安防行业解决方案由二维平面延伸到立体空间;在机器视觉领域,海康基于图像识别赋予机器感知能力,用相机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助力工业自动化。
这些创新业务前景如何?是否能出现独角兽?对此,胡扬忠表示,能出现独角兽是公司期待的,但结果会怎样还不知道。做一件事情,不是3-5年就会有很好的成效,可能需要8-10年,甚至更长。
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海康威视创新业务收入分别为6.58亿元和16.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1.83%和151.57%。其中,海康萤石互联网业务服务于智慧家庭与智慧商业领域,经过5年的发展,2017年实现营收超过10亿元,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
对年收入超过400亿元的海康威视来说,尽管上述创新业务尚未完全上量,但其增长速度已经预示了未来可能的爆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