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5年来全国共审计65万多个单位促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5万亿元
记者从1月9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审计事业取得显著成绩,5年来全国共审计65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5万亿元,推动健全完善制度2.38万项,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35万件。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计署着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促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自2014年8月起,组织全国审计机关持续跟踪审计各地方、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措施情况及效果,密切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推进、营改增实施、重大项目落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情况,着力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据统计,全国共促进2.7万多个项目开工、完工或加快进度;促进取消、合并、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资质认定、收费等1700多项。积极配合各级政府督查工作,及时提供相关情况。
紧密结合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各方面审计。比如,财政审计方面,深化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持续加大对财政存量、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三公”经费,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民生审计方面,持续开展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连续5年组织开展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资源环境审计方面,2015年起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
同时,审计机关深入揭示和促进防范风险,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推动深化改革。全国共报送各类审计报告、专题报告等120多万篇,发布审计结果公告5万多篇;提出防范风险、完善制度、深化改革等方面建议130多万条,被采纳99万多条,推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38万项。
审计机关严肃揭示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全国共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35万件,涉及4.3万多人。以监督制约权力、促进领导干部依法主动有效作为为目标,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全国共审计领导干部16万多名。
审计机关还跟踪督促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推动建立健全整改长效机制。自2015年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各地也建立健全了整改情况报告制度。2017年8月至10月,组织全国1万多名审计人员,按照“谁审计、谁负责督促”的原则,按项逐条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100多个中央部门和4000多家单位,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通过上缴国库、补征税款、收回贷款和结转结余等方式整改4800多亿元,整改率达到95%;制定完善规章制度2400多项,处理处分8100多人次。
(责编:武亚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