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大婶龙清菊:生活靠双手不靠眼泪
现代快报讯(王冬艳 / 文 徐洋 / 摄)要强、能干、心善,这是 66 岁的龙清菊留给现代快报记者最深的印象。
龙清菊是四川平武县南坝镇洪溪村的村民,她和老伴养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和儿媳在地震中去世,留下了一双儿女。女儿已经出嫁,老幺因从小患病就留在了老两口身边。为了供两个孙娃子读大学,龙清菊和老伴种了 20 多亩地,平时起早贪黑,老伴想吃口好的她都不让。
如今,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龙清菊家入股了村里的集体经济,家里新修了房子,她计划着等两个孙娃子大学毕业后给他们养老,她和老伴也能有一个安逸的晚年。
用财政到户资金入股丹参田
初次见到龙清菊和龙清魏,是 5 月 22 日在洪溪村的丹参田里。66 岁的龙清菊和 73 岁的老伴龙清魏正在丹参田里除草。
这是记者在四川平武县南坝镇洪溪村蹲点的第 22 天,也迎来了目前最大的一次挑战,与洪溪村的村民一起,在烈日下为 30 亩丹参田除草。
洪溪村是省定的贫困村,要摘帽,就要发展集体经济。洪溪村的第一书记张鸿莉说,村里以前缺少集体经济,让村干部们特别着急。今年 3 月份,在村民动员大会上经过村民一致同意,流转了村里的 30 亩土地,种植丹参。" 我们有了收益就可以更好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大家致富。" 据张鸿莉介绍,种植丹参,全村 43 户贫困户都同意用财政到户资金入股,600 元一股算股本。" 我们的丹参与企业签了保底价,等丹参卖了以后,就根据入股的多少分收益。"
" 这个是个好前途嘛,我们贫困户入了股,以后发展起来有了分红,生活就好了。" 龙清菊家里 3 口人,是贫困户,这次种植丹参同意用 3000 多元的到户资金入股,就是希望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除了入股分收益,在丹参田里打工也能挣钱。洪溪村的丹参田是村里的集体经济,除草、施肥、浇水,老百姓投工投劳,出一天工有 70 元的收入。
在她的坚持下 , 孙子孙女上了大学
" 在丹参田出工挣点钱,我们攒着给两个孙娃子用。" 龙清菊说。
龙清菊的孙子孙女目前在成都温江读大学。家里平时只有她、老伴龙清魏和小儿子。
2008 年 5 · 12 地震当天,龙清菊的大儿子、儿媳在山上挖矿遇难,当时年仅 14 岁的孙女和 12 岁孙子,一下子就成了没爹没妈的人。" 地震后,我们去矿上找儿子儿媳,找了几次,连尸体都没找回来。"
在龙清菊看来,地震刚过的那段日子很艰难,眼泪只能往肚子里咽,吃饭都没有碗,睡觉就在地上打铺盖。" 幸好国家的政策好,给我们抚养两个娃,一直到 18 岁,每月每个娃给 600 元,娃儿的裤子、鞋子也全是政府给发的。"
2014 年,孙女高中毕业要上大学,老伴龙清魏跟龙清菊商量,大学就不上了,让娃出去打工挣钱。" 我没有念过一天的书,别人给个票票,都不知道是什么,你就是出个远门,路都认不得。他们念书,念到哪里,我就供到哪里。" 听到老伴说别人家的娃娃都不念书了,龙清菊跟老伴生了一天的气。" 我说你快别说这话,两个娃的爹妈都死了,想念书,婆婆爷爷还能不让?"
在龙清菊的坚持下,两个娃儿先后都念上了大学。孙女第一年的学费要 8000 元,龙清菊卖猪凑了点,不够又找亲戚借了些。
学费有了,但是更困难的是每个月的生活费。现在两个娃娃都在成都温江读大学,一个娃一个月 1500 元的生活费,两个娃就要 3000 元。" 娃儿们也不说‘婆婆我要钱’,可每个月到了要寄钱的时候了,我就急得睡不着觉。"
为给孩子攒钱 , 不过节家里不开荤
龙清菊家种了 5 家人的地,20 多亩,她和老伴、儿子一年到头都闲不下来。对于龙清菊来说,知不知道时间没什么要紧的,只要天不下雨,他们 3 个人天亮了就出门,肚子饿了就回家,有时候留小儿子在家里看门。
到了种地的时候,老伴牵牛耕地,龙清菊在后面点种子。地里种着豌豆、菜籽、麦子,庄稼熟了,熟一点,就收割一点,每年一万多斤的粮食,两个人就这样一点点地背回家。" 种地的人都辛苦,我们也不打算找人帮忙,你有多大的本事就做多少活。"
20 多亩地,每年能收 1 万多斤的粮食,加上养猪、养鸡的收入,龙清菊家每年能挣 2 到 3 万元。不过,家里有两个在读的大学生,全家所有的收入也只刚够两个孙娃子的生活费。
龙清菊平时很节省。去镇上买东西,为了省点车费,都是步行去,走山路来回要一个多小时。" 人老了不容易挣钱,这里节约点,那里节约点,就有一两百块。" 在吃食上,龙清菊就更加苛刻了,不过节家里不开荤,地里收了什么就吃什么,豌豆、麦子磨成粉做杂面吃,玉米磨成面后做搅团。
一天三顿吃搅团、杂面,老伴龙清魏对记者说,他年纪大了就是想吃口好的,养养身体。龙清菊听到后马上制止了老伴。" 自己的地里打下来的粮食,不吃这些吃什么?老汉不想吃,我就一天三顿做搅团,他不想吃也没有办法。"
" 我知道我家老太婆的想法,儿子儿媳死得早,我们把孙子孙女供出来,他们有出息了,也有人照顾我们一下子,给我们养老。" 龙清魏说。
盼集体经济发展 , 不出村就能打工
今年年初,龙清菊家新修了 3 间房子,用洋灰重抹了一遍自家的小院,家里被打理得干净整洁。龙清菊说 3 间新房是为孙女孙子准备的,这样他们假期回家的时候也有个独立的房间。" 盖这点房子,人家还是都帮助我们,国家帮助我们 8000 元,县里的地震局还给我们帮助了 1000 元。" 龙清菊说。
提起自己的老伴,龙清魏很骄傲。" 我家老太婆还是能干,我是个懒散的人,地震过后,一切都乱七八糟,她就是能干,把家弄得像个样子。"
不过,龙清菊却羡慕着村里的年轻人,因为他们能出门打工。" 我年轻的时候,也出去打工的,在山上挖矿,一天能挣回来一百元,很多男人都没有我挣得多。" 回忆起以前的生活,龙清菊觉得好得很。" 挖矿累人,我们想吃啥就吃啥,米饭、鸡蛋、方便面、火腿肠都没断过。" 现在要攒钱供娃娃读书,只有等孙子、孙女假期回来的时候,龙清菊才会去镇上买一袋大米回来,炒点腊肉,给一家人做点好吃的。
" 等娃儿们毕业了,我们也能少操心,日子就更好过了嘛。" 龙清菊期待着说。
(编辑 周冬梅 夏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