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结硕果与30多个国家签合作协议
央广网北京5月13日消息(记者公秀华)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昨天(12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方面取得的进展。据了解,目前中国已经和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30多个沿线及其他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有关文件,一批重大项目也相继落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介绍,近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动产能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机制。目前,中国已经和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30多个沿线及其他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有关文件,把产能合作纳入机制化轨道。
一批重大项目也陆续落地,中国高铁、核电“走出去”的第一单都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宁吉喆说:“2013至2016年,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合作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区56家,总产值超过50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超过11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8万个。”
中国还发挥政策性、开发性和商业性金融的作用,推动各类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支持产能合作项目,为企业开展产能合作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中国不断提高企业对外投资便利化和规范化水平,督促企业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为企业开展产能和投资合作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宁吉喆指出:“截至2016年底,中方与53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与54个沿线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并且积极商签标准化合作协议、签证便利化协议等各类合作文件,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这些产能合作不仅在增加就业、提高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力推动东道国工业化进程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是仅限于中低端产业,而是将我国产业优势和资金优势与所在国的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领域的合作。
辛国斌表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高铁、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制造业,包括我们的船舶,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个新名片。这些优势企业‘走出去’,带动了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和工业化的整体进程,受到沿线国家欢迎。
宁吉喆透露,未来五年,中国的对外投资能够达到每年1200亿到1300亿美元,其中相当多会落在“一带一路”沿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