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式攀登、喜马拉雅攀登和攀登哲学
关于登山,你能选择的一般只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做阿尔卑斯式登山(Alpine style),另一种叫做喜马拉雅式登山。
也许你也已经像很多待在都市里的人那样,厌倦了堵车、尾气和逼仄的办公室。你也对那些脱掉西装革履,穿着冲锋衣背着登山包去攀登的人艳羡。登山,正在唤醒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如果你也想登山,或者,你已经开始行动,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你用什么方式到达顶峰?
悲伤的喜马拉雅
我们看到的国内许多登山的人通常都采用第二种登山方式—喜马拉雅式登山,你可能没想过,这种登山方式居然这么简单,一条适合的路线上,运用娴熟的商业运作和金钱堆砌的各种物资储备,经过短暂的训练,靠着登山向导给你带着辎重、背着氧气瓶,你要做的,就是花几万到几十万人民币,带着自己的身体到那个所谓顶峰。登顶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大大的Party,在路上你可以看到川流不息的人潮,连珠峰都不能幸免。
采用喜马拉雅式登山的人往往不关注登顶的过程,而是结果,“会当凌绝顶”带来的光环和关注度是最好的广告。而喜马拉雅式登山带来的大量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才是更可怕的后果,如果哪位读者有过自己野外烧烤的经历—无论你多么有野外烧烤经验,最后剩下的各种烧烤、饮料绝对只多不少,在野外,我们可以打包,在珠峰大本营,我们可没办法把这些东西都带回去。假如你在野外烧烤的浪费是以斤计,那么在高山顶上的浪费,你足可以用吨来计算。
阿尔卑斯,你不该被遗忘
顾名思义,阿尔卑斯式攀登跟阿尔卑斯山本身有很多关系,阿尔卑斯山不高,最高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攀登时间也不长,好手花费48小时甚至一天就能搞定,而且大部分阿尔卑斯山的山峰距离最近的城镇路程很短并且交通方便,这些极为有利的地理因素使得阿式登山很快就疯狂发展起来,每一个初学的登山者都从阿尔卑斯式起步,向着心目中的山峰进发。很快,阿尔卑斯的黄金时代来临,从1786年至1865年间,阿尔卑斯山脉海拔3000-4000米以上的高峰都相继被登上。很快,西方世界就有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阿尔卑斯式一样可以挑战8000米以上的高峰。1957年,奥地利人Hermann Buhl用阿式攀登成功登顶了世界第十二高峰—海拔8047米的布洛阿特峰(Broad Peak)。同年,莱茵霍尔德?梅斯纳尔和彼得?哈贝勒在无氧状态下以阿尔卑斯方式攀登了海拔8068米的迦舒布鲁姆1峰,自此,阿尔卑斯式登山开始广为人知并开始流行。
最纯净的登山
按照欧洲人的理解,阿尔卑斯式登山是所有登山方式中最纯净的一种,也是西方绝大多数入门级的登山者普遍接受的一种登山方式。简单地说,如果你喜欢这座山,那么,用自己的能力去攀登它吧,如果你尊重这座山,那么请别让向导把你搀扶着上去。
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攀登态度,在出发之前,你必须考虑好所有的因素,路上怎么走?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发生意外如何处理?在出发后,你需要带着你所有的装备,食物、露营装备、攀登器材……简单地说,全靠你自己组成的攀登小组(通常为2-3个人),途中,没有外界补给,不架设固定的登山绳。
这种攀登方式要比喜马拉雅式登山省钱,但是,你会说,这不是玩命吗?我没有丰富的攀登知识,也没有足够的体力。这就是阿尔卑斯式登山的门槛,在攀登前,你必须认清自己,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在复杂险峻的山势中,你不光需要有很好的耐力和心肺功能,还得学会处理各种地形,比如冰壁、雪地、岩壁等。你不能因为想去就可以随便去,你先得知道自己能不能去。
如果你掌握了这些技术,那么,阿尔卑斯式登山相对来说要比喜马拉雅式登山更安全一些。一方面因为所有的装备都得自己备,所以必须尽量精简。 你的各种装备,吃的、喝的、用的都不会有太多富余,而且没有任何后援,那么你在路上必须加快速度,这样反而能大大降低遇到雪崩或者暴风雪的危险,尤其是处于大量冰块堆积并可能随时掉落的区域。
攀登的哲学
事实上,欧洲人选择阿尔卑斯式登山,更重要的是这种登山方式中体现出的攀登态度和生活哲学。这套哲学的第一条,就是平等与尊重。如果把你要攀登的山峰具象化,把它想象成一个人,喜马拉雅式攀登方式对它来说不够尊重。山在那里沉默,你用最不能证明你自己能力的方式—叫上帮手,靠着外力把它踩在脚下,然后扯出一面旗子自豪地告诉它,告诉世界,“我征服了你”,这多少有点滑稽,因为等你离开后,山还在那里,一样沉默。
这样的征服多少有点“廉价”,不可否认,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这个世界上依然肆无忌惮,但是平等、尊重的曙光至少能够穿透这套法则的迷雾。 那就是对山、对自己能力的尊重—如果你用向导和各种外界条件来帮助你降低登山的难度,那就明显表示你没有办法面对它给你设置的障碍和严酷环境,这对山来说,公平么?
所以,阿尔卑斯式登山是要你享受攀登的过程,在路上,你可以真正看到自己的极限的真实的能力,不需要用浮华的高度来证明自己,这才是阿尔卑斯式登山真正的精髓,它帮助你还原生活的本质,以自然、健康、积极的心态诚实面对自己的极限。
就像我们的生活,所有的结局都会指向死亡,但是生活的过程却可以完全不同,因为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不同—登山亦然。
【如果你觉得还可以,请动动你的手指,不求点赞只求转发,让更多的山友加入我们大家庭。也是对我们肯定与支持!!】
这里是自主攀登者自己的窝
这里没有一堆的培训头衔
这里有一堆的技术实践信息
这里没有牛逼的金镐奖路线
这里只有专业的适合大众的技术路线
这里没有口才家、吹嘘家
这里只有攀登、攀登
这里不是谁教谁
这里是三人行必有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