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扶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
日前,国务院扶贫办发通知指出,扶贫领域形式主义问题依然突出,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耗费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干扰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各地减少填表报数、检查考评、会议活动和发文数量,规范调查研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一些必要的检查考评无疑对工作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频繁迎评迎检甚至盯住检查“做工作”,既难逃形式主义之嫌,也不利于干好工作,更不利于脱贫攻坚。
扶贫开发,需要做大量工作。一些地方脱贫攻坚,需要教育、卫生、科技等多部门与广大群众“同步共振”,才能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但随着社会发展,“做工作”被赋予许多新的内容,有的已经走形变样。比如:遇有问题,不是走正道想方设法解决,而是通过“做工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遇有检查,不是实事求是反映全面建设,而是通过“做工作”隐瞒问题、显示成绩……一些人头脑“灵活”,盯住检查“做工作”,骗取群众信任,博得领导好感,达到个人目的。
盯住检查重点做工作。一般而言,每次检察内容都有所侧重。有的地方汇报工作,只讲成绩,不讲问题,能捂则捂,能盖则盖,领导机关难以了解掌握全面情况。有的讲问题客观因素多,讲主观因素少,多归结为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容易使人产生错觉。还有的盲目搞“重点培养”,比如:示范田、示范林等,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造就“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备检查时偷梁换柱,暗度陈仓。此举,即使能忽悠一时,却难以忽悠一世,轻者影响社会发展,重者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盯住检查过程做工作。为了看到更加客观、更加真实的情况,上级在扶贫检查过程中往往采取一些比较灵活的方法。诸如:召开座谈会,倾听群众呼声;问卷调查,了解群众意愿;深入农舍、车间……而少数基层领导就专门“琢磨”这些环节,进行充分“准备”:参加座谈会的全是经过领导精挑细选的“放心人”;问卷调查前,从维护“集体荣誉”的高度,给群众打好“预防针”……经过这样一番运作,检查组所到之处几乎全是经过“装饰”的现场,看到的、听到的,大多都是经过加工的“事实”,最后的决策质量便可想而知。
盯住检查人员做工作。少数人不仅盯住检查环节做工作,而且还盯住检查组成员做工作。如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带队,就把农业方面脱贫的成绩作为重点汇报;如果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带队,就把教育扶贫作为重点。有的还盯住检查组成员的喜怒哀乐、性格爱好做工作,投其所好,阿谀奉承,说话专拣领导喜欢听的,饮食专做领导喜欢吃的,检查专挑领导喜欢看的,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盯住检查做工作,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手段如何翻新,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群众,而是为自己增添几分“政绩”,至少是为了他们“小集团”的利益。而且还往往利用“家丑不可外扬”“集体荣誉感”等之类的美言混淆视听,所以,他们的这些做法虽然有的人明知道不正确,但还是欣然接受了。
迎接检查是工作,加强自身建设是本职。把上级检查当成扶贫开始的“倍增器”,客观反映,全面汇报,甚至主动献“丑”,把问题“晒一晒”“亮一亮”,而不是遮遮掩掩,回避矛盾,淡化问题。这既有利于上级掌握情况更加全面,作出科学决策,还容易获得上级大力支持,早日实现脱贫。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