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培育双季早粳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
人工抛秧种植,实收水稻稻谷亩产为530.31公斤;机插秧种植,实收水稻稻谷亩产为613.73公斤。人工抛秧种植田和机插秧种植田平均亩产567.64公斤。
7月19日,双季早粳水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测产现场会在江西省上高县举行。200亩的示范田里,金色稻浪翻滚,在机插秧、人工插秧、直播和抛秧4种栽培模式下,“中科发早粳1号”均表现优异,不仅产量创出新高,而且在苗期抗冷、抗旱,成熟期抗穗发芽等农艺性状中表现突出。
“这一新品种实现了我国双季早粳稻‘零的突破’,填补了双季早粳品种在我国水稻生产中的空白,这意味着,今后我们可以提前一个季度吃上好吃的新粳米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满怀喜悦。
早粳稻新品种为主粮供应“端上第一碗饭”
我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第一大国,有13个省种植双季早稻,均分布在南方低纬度地区。
根据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生产数据,全国早稻播种面积7126万亩,总产量546亿斤,单产383公斤/亩。
然而,我国所有的双季早稻品种均为籼稻,目前国家设立的双季早稻品种审定组只有早籼组。早籼稻是在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的南方籼稻品种。早籼稻品种,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品种由于整体品质较差,大部分作为储备粮或工业用粮使用。
“与早籼稻相比,生长在高纬度地区的粳稻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株型优、米质优、食味佳等明显优点。”李家洋说,加速培育优良双季早粳品种及其推广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早稻米的品质和商业价值,不仅能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可将我国优质新米的上架期提前2—3个月。
为此,李家洋院士团队利用分子精准设计育种技术,在培育双季早粳稻新品种上取得重要突破。
2020年,他们培养的双季早粳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在江西高安县和浙江永康市的早稻品种比较试验及多点试验中,平均株高90厘米左右,平均每穗总粒数超110粒左右,结实率可达85%以上,千粒重26克左右,平均亩产在500公斤以上。
“不止如此,新品种抗逆性强,尤其苗期耐寒、后期抗穗发芽方面尤为突出,米外观品质优良,主要米质指标达到优质二级米标准。”李家洋说,如果将双季早籼稻品种改为双季早粳稻品种,可以将优质新米提前2—3个月上市,为我国主粮供应端上第一碗饭。
分子精准设计:“定制”一棵理想水稻不是梦
“中科发早粳1号”新种质为我国优质稻改良示范出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新种质诞生的背后,蕴含着强大的技术支撑:分子精准设计育种。
用李家洋的话说,“分子精准设计”就像组装一台电脑。“想要什么样的水稻,把相关的水稻基因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培育出满足需要的种子。”
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分子精准设计”育种不仅克服了育种周期长、偶然性大和育种效率低下等缺点,还可以对当前品种的缺点进行精确改良,实现多个优良性状的聚合。
目前,李家洋院士团队先后“定制”了多个具备高产、优质、高效、高抗等诸多优良性状的“理想水稻”。他们创建的北方稻区的“中科发”系列水稻新品种和南方稻区的“嘉优中科”系列水稻新品种,均实现了高产优质多抗水稻的高效培育。
李家洋表示,“精准设计”水稻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还有助满足“众口难调”的个性化需求。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和消费喜好差异大,所需水稻品种也各不相同。
当前,李家洋和团队正在尝试“定制”针对特殊人群的稻米,如针对糖尿病人的高抗性淀粉稻米,以培育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水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成功培育双季早粳稻新品种“中科发
- ·产品战略全面升级,华帝夏季新品发布会
- ·HiPP德国喜宝携“喜宝纯境”及4段
- ·纯净自然一见倾“新”OrgaKidd
- ·四大上市险企4月保费同比增幅“转正”
- ·长虹美菱掀“健康换代”风潮M鲜生“琉
- ·新品首发!Machenike机械师搭
- ·“琉璃紫”惊艳亮相美菱M鲜生冰箱新品
- ·荣耀2019年周年庆:感恩粉丝支持发
- ·荣耀打响5G手机价格战总裁赵明:明年
- ·苹果2019年秋季新品发布会iPho
- ·Redmi小金刚系列七个月销量破20
- ·小米净水器新品明天发布:每天9毛7带
- ·启用全新代言人、推出三款新品光明莫斯
- ·华硕主板新品将亮相ROG新品发布会
- ·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4”首次大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