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资讯 www.3030k.cn,中国最专业的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基础不断夯实风险可控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基础不断夯实风险可控

时间:2017-10-27 12:4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安远  阅读量:10427   

最近关于中国经济的预测信息不少,而乐观情绪居多。这是对中国经济转型的肯定和健康运行,乃至风险可控的信心表达。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基础不断夯实,有望持续保持较高增速

10月初,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在华盛顿说,中国并不存在信贷快速扩张导致金融风险增加的情况,明年中国经济将实现6%-7%的增速。他作为乐观派认为,悲观派是对中国经济的动力来源没有看清,也没有充分看到这些年中国经济转型的进展。拉迪认为,中国私人消费持续强劲增长,抵消了近年来投资和出口增长放缓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正从依赖投资转向依靠消费,从依赖工业转向依靠服务业。

他的这一判断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事实。自从2016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长格局发生重要转折,消费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1.6%,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到来。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新进展,是增长质量不断提升的新标志。像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分别是2000年“十一”黄金周的11.8倍和25.4倍。而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5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0.3%。这一景象折射出中国居民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消费行为等都出现新的变化,由此会带来市场活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的大市场为中国经济的腾挪转换提供了巨大空间,增长动能的变化,尤其是“双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不可小觑。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双创”的持续推进,新市场主体大量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形成。1-8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399万户,同比增长12%,日均新登记企业1.64万户。1-8月份,全国近万家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产,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5%。小微企业活力增强。二季度,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回升至近两年最高点,产品订货量增加,生产经营有所改善。与此同时,新经济快速增长。1-8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3%,民用无人机增长107.8%,城市轨道车辆增长34.9%,新能源汽车增长25.4%;SUV、集成电路、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器件等新兴工业产品均保持快速增长。

这些是中国经济良好表现的一个侧面。实际上,今年以来,我国实体经济主要指标明显好于预期。9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52.4%,连续两个月上升,达到2012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7%,增速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0.3%,增速同比加快10.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1%,增速同比加快4.1个百分点;全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5.3%。新华社近日发布的“挖掘机指数”显示,6月份,大挖掘机的平均开工时间达到113.4小时,同比增长28%。大挖掘机主要用于采矿业,开工率上升反映出基础原材料的市场需求呈现明显增长。

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效益持续改善。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6%,增速同比加快13.2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加,比上年同期多6个行业;从利润率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3%,同比提高0.45个百分点,重返“6”时代;从减亏看,亏损企业数量同比下降3.3%,扭转了上年同期亏损企业增加的局面。从近三年看,2015年,工业利润同比下降2.3%;2016年,工业利润同比增长8.5%;今年1-8月份,工业利润增速再比2016年全年加快13.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盛来运说,三年里,工业利润实现了由降转升、增长提速的跨越式转折。

无论从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上升、市场主体不断增加,还是企业经营效益的持续改善等,都指向一个事实,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提升,市场活力在迸发,市场信心和预期在增强。这一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行等机构同样看在眼里。10月10日,IMF分别上调了2017年和2018年全球GDP增速预期,理由是因中国和美国经济前景改善。其中,中国2017年GDP增速预期被上调至6.8%,此前预期为6.7%;2018年增速预期则上调至6.5%,此前预期6.4%。这是IMF今年第四次上调中国增长预期,其表述的理由是因为上半年中国经济超预期增长,外部需求也较预期更强劲。而世行在最新《东亚太平洋经济展望》报告中,也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6.5%上调到6.7%,花旗银行将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计值从6.6%上调到6.8%,渣打银行预计中国经济实现2010年以来首次加速增长。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6.9%已经超出预期,预计前9个月仍然可以实现这一增速。10月13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经济温和增长,国内经济稳中有进,推动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向好。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2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6.6%。其中,出口11.16万亿元,增长12.4%,进口9.13万亿元,增长22.3%;贸易顺差2.03万亿元。在贸易结构有所优化,对传统市场进出口全面回升,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西部和东北三省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增速是一个积极信号。前三季度,中西部18省区市外贸整体增速为24.7%,超过全国整体增速8.1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外贸整体增速为18.5%,超过全国整体增速1.9个百分点;东部10省区市外贸整体增速为15.3%,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实现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没有任何问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全年可能还会有更好一点的结果。

中国不会通过大规模扩张信贷刺激经济,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对于经济放缓阶段,通常以扩张信贷来拉动增长的做法都习以为常,但由此累积的金融风险被外界担忧。近期,这些担忧放在了中国身上,其实不足为虑。

拉迪在谈到外界这一担忧时表示,中国领导人已经将控制金融风险视为优先事项,监管当局也在着力打击高风险行为,例如禁止保险机构利用短期资金进行流动性差的长期投资。他还指出,中国新增贷款更多流向家庭部门,而不是非金融机构。前者的杠杆率更低,这意味着金融风险或在降低而非升高。

拉迪预测,即便信贷增速放缓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当局也不会重新鼓励通过信贷来刺激经济。因为未来3年经济年均增速只须达到6.2%,中国就能实现从2010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因此,中国可在不增加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实际上,中国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已经明确而且近年来都在执行“不搞强刺激、大水漫灌”的政策,在保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时,综合运用多种工具进行调节,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是新时期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和发展,近期实行“定向降准”就是其中一种方式,而非“全面降准”释放流动性。特别强调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已经成为一条硬杠杠。这不仅在货币政策取向上坚定体现这一原则,而且在工作中注意排查风险隐患,坚决采取“去杠杆”行动,规范地方举债,摸清底数,不断化解区域性债务风险,已取得积极成效。

与此同时,IMF预计2022年中国债务占GDP比例将升至约300%,中国应加速改革,以避免中期内面临大幅调整的风险。基于同样的担忧,以穆迪、标普为代表的国际评级机构今年下调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由此引发了一些争论。对此,我们并不认同,而是将之作为一个提醒,因为对中国经济本身看法和角度、计算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

针对外界担忧中国的债务风险问题,前不久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在发布“中国政府负债表2017”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他说,2016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中央财政国债余额12万亿元,均控制在年度债务限额之内。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GDP初步核算数74.41万亿元计算,中国政府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6.7%,远低于60%的《马约》警戒线。2017年,中国仍实行严格的债务规模限制,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141408.35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限额115489.2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限额72685.08亿元。因此,从未来趋势来看,债务增长速度已经得到控制。因此,仅从债务一侧就可以得出中国不易发生政府债务支付危机的结论。

杨志勇还从政府收入和政府资产这两个指标来看政府债务风险。他说,如果一国政府当年收入足以满足当年包括债务在内的支出需求,那么债务危机不可能爆发;如果一国政府资产数额较大,且可以变现,变现之后足以覆盖债务规模,那么债务危机同样很难发生,而政府资产是应对债务风险的坚实后盾。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的初步研究结果,若计入社保基金缺口的参考值(按10万亿元计),政府净资产规模的波动区间为40万亿元至50万亿元;若不计入社保基金缺口的参考值,政府净资产规模的波动区间为50万亿-60万亿元。而且,上述净资产波动区间是基于谨慎性的原则,在低估资产和高估债务的条件下估算出来的,这一结果支持了中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