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山城”通化:不靠海为何却连通三大洋?
新华社长春5月26日电(记者刘硕)地处东北内陆的“山城”通化,多年来怀揣着对海洋的无限憧憬。去年,随着通化国际内陆港正式通关运营,这座“东北山城”终于融入了海洋的怀抱,把生意做到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周边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群山连绵,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与水相依,山与城相融。葡萄酒、人参、医药……山城的物产异常丰富。
酒香也怕巷子深。外运路径单一让通化很难找到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不能直接出海,制约了通化开放发展的步伐。
不靠海,怎么办?通化自有妙招:建设内陆港,与200多公里外的丹东港携手出海。
历时半年多建设筹备,去年12月19日,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正式通关运营。一座包含综合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物流港站等设施的现代化港务区打破了山间的沉寂。进出口企业在内陆港完成所有环节,在海港直接进出,通化与丹东之间形成快速进出通道,内外联动带来的便利让企业感受颇深。
记者来到国际内陆港务区时,通化钢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办理货物出关手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有内陆港之前,通化的钢材产品如果要漂洋过海走向海外市场,要到出海港口办理报关、查验等手续,不仅时间较长,企业还要在当地派驻专人负责这些事,赶上物流旺季还要排队。
现在,在本地港务区就可以完成所有申报检查环节,货物到了丹东港不用再排队等待,在丹东港的通化内陆港专属作业区直接装船出海。通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建学告诉记者,这样一来,企业进出口省下很多人力物力,每年节约成本可达千万元以上。
通化国际内陆港港务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郑辉介绍,通化港成立以来,已经与国内部分重点港口和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位于三大洋沿岸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给企业提供了出海闯市场的诸多便利条件。“通过与丹东港合作实现内外联动出海,不仅让企业敢于走出去,也为通化对接‘一带一路’提供了大通道。”郑辉说。
日前,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今年已实现货物吞吐量178万吨。港务区负责人说,预计今年通化港将实现吞吐量500万吨。
不仅有内陆港口直通海洋,这两年,通化的机场、高速公路等通道陆续投入使用。得益于对外开放通道越来越广,“通化造”走向外界的渠道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顺畅。
通化百泉参业集团总经理康儒说,越来越便利的通道打开了企业发展的视野。公司在原有销售体系基础上,打算把产品卖到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按照不同国家的需求定制生产,目前正在为此完善生产设备和工艺。
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借助便利的通道“走出去”,政府部门主动为企业送服务上门。通化市国税、地税等专门编制了“一带一路”服务手册等材料,帮助企业认识外界的市场规则,了解注意事项,调整发展姿态。
借助港口等通道带来的便利,通化的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据海关部门介绍,今年前四个月,通化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4.2亿元,同比增长55.6%,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