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海拥抱“金砖”——写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倒计时100天之际
原标题:面向大海 拥抱“金砖”——写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倒计时100天之际
这是5月23日拍摄的厦门环岛路和厦门大学校区。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从雁栖湖畔到鹭江之滨,世界目光移至中国东南沿海。
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100天后在厦门举行。这座海上花园城市将以靓丽风采迎接全球嘉宾。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遍植鹭岛的三角梅,花团锦簇鲜艳欲滴。原产于南美巴西的三角梅,引种到厦门后繁衍壮大,成为市民喜爱的市花。三角梅印证了厦门与金砖国家的深厚渊源,也象征着这座特区城市的开放与热情。
挺立于对外开放潮头的厦门,因金砖之缘再次吸引世人注目。
对外开放的厦门印记
这是一座面向大海的城市,开放包容已成为她最重要的符号。从沿海渔村裂变为现代都市,厦门受益于海纳百川的海洋文化,也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轨迹。
明末清初,位于东南沿海的厦门港逐渐崛起,成为国际贸易大港。茶叶与丝绸、瓷器一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茶”也成为厦门献给英文的一个词。“英国社会刚开始是以Cha来称呼茶,后来直接以厦门方言的语音称茶为Tea。”闽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彭一万说。
时光荏苒,400年后的厦门港已成为世界性大港,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第15位,厦门也被国家定位为四大国际航运中心之一。
厦门自贸片区海沧园区,一列满载着装载机、石材、鞋材等商品的中欧班列向北驶去,在内蒙古满洲里出境,纵贯亚欧大陆,直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由海向陆,无限延伸,这是厦门新近开辟的一条中国与金砖国家物流新通道。
通过海运与陆运、空运有机衔接,一个势头强劲的海陆空交通枢纽正在东南沿海崛起,更衬托起厦门开放新格局。
厦庇五洲客,门收万顷波。这个因海而生、向海而荣的城市在开放中不断成长,在交融中不断提升。2016年,厦门外贸依存度达134.5%,外贸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5位。在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交流中,厦门城市氛围渐趋国际化,社会人文渐趋多元化,产业转型渐趋高端化。
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是厦门产业融入全球化的缩影。太古飞机等国际航空维修企业汇聚鹭岛,为飞机“体检”“治病”,业务八成来自境外。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邓国杰表示,厦门拥有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政策,发展飞机维修产业迎来了难得机遇。
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面对国际社会认可度逐年攀升,厦门并未止步,再度发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我们坚持两个导向,一是目标导向,主动对标国际一流城市;二是问题导向,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企业问题并逐一解决。”厦门市市长庄稼汉说,根据第三方机构评估,厦门国际营商环境去年全球排名第40位,比上年提升9位。
金砖会晤无疑将推动厦门拓展国际视野,加速融入全球发展,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合作。连接台湾海峡,对接东南亚,联动“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厦门撬动效应正在显现。
金砖合作的厦门篇章
这是5月23日拍摄的厦大海边和厦港片区。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从高处俯瞰厦门港,码头工人正在紧张装卸,集装箱货柜堆满了货场,一辆辆卡车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石头进出港口。
来自巴西维多利亚的青年马科斯的事业,就从厦门港起步。两年前,马科斯来到厦门学习中文,商业嗅觉灵敏的他成立了公司,将中国的石材产品出口到巴西。
厦门是马科斯的幸运之地,他在这里实现了事业、爱情双丰收。去年马科斯的石材出口生意做到了1000万美元,成为中国石材出口巴西的龙头企业。不仅是商人,越来越多金砖国家青年来到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交流学习,在这里放飞他们的人生梦想。
相较马科斯将价廉物美的中国人造石产品卖到巴西,福建商人更早从巴西等国进口石材,加工后再销往世界各地。在厦门及周边的南安市,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石材集散市场,以“买全球、卖全球”而在全球石材市场拥有重要地位。
精美的石头见证了厦门与金砖国家日益密切的经贸关系。作为全国最大的石材进口口岸,去年厦门从金砖国家进口花岗岩石材就超过200万吨。
厦门港将中国东南沿海与金砖国家紧密相连,福建商人在金砖国家也留下了坚实的创业足迹。
福建本土企业福耀玻璃集团,早在2011年就在俄罗斯卡卢加州投资2亿美元设立工厂,董事长曹德旺说:“这是福耀走向海外的第一个工厂,九成员工为俄罗斯本地人。我们以俄罗斯起步,现已拓展到美国、欧洲设立工厂。”
对于与中国同样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印度,不少中国企业充满期待。
厦门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3年前在印度投资建厂。“现在我们更有信心,计划再投资2亿元建立织带工厂,目前已进入落地阶段。”董事长姚明表示,要带领更多的福建企业到印度设立工业园区。
“金砖会晤在厦门举办,是一个让南非民众了解厦门的好机会。我们希望加强与南非客户合作,以南非为窗口,进入更为广阔的非洲国家市场。”厦门市纳丝达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坛祥说。
5年前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一次展会,让陈坛祥开始与南非结缘。5年耕耘,他在南非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销售额增长了20倍。
开放呼吁包容,合作带来共赢。共商、共建、共享,金砖朋友圈的建立,无疑将为发展中国家携手发展释放更大空间。
主场外交的厦门行动
一艘货轮驶进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内的东渡港区(2016年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厦门市民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发出诚挚的邀请:厦门欢迎您!”5月22日,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筹备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向中外记者表示。
目前,会晤活动安排、场馆准备、环境保障、会务组织、安全保卫、社会动员等筹办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城市绿化、景观提升、文明创建、安全排查……距离开幕还有一百天,金砖会晤的气息既浓且淡。
淡的是硬件建设。漫步厦门街头,除了地铁等重点工程,没有大兴土木、大拆大建。在筹办中,厦门市坚持精打细算,注重绿色环保,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资源,做到少花钱、办实事。
浓的是欢迎氛围。绿树繁花扑面而来,街心花圃花草相映,三角梅花团锦簇。
去年秋天“莫兰蒂”台风造成八成树木倒伏的重创已大体修复,短短9个月,绿色再现,生态还原。
“笑脸迎宾客,礼仪待嘉宾……”漫步厦门市区,《厦门会晤市民文明公约》贴在墙上,播在屏上,更写在人们脸上。官任社区的陈玉卿今年63岁,她每天早上都要朗读几遍英文日常用语,希望在金砖会晤期间能派上用场。
“金砖会晤是展示厦门志愿者风采的舞台。”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会长王忠武说。厦门市前期招募2千名志愿者,但实际报名却达3万人,更多志愿者“无名”在行动。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俄罗斯籍本科生安娜,对金砖会晤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俄罗斯,汉语热正在兴起,中俄两国间的交流交往,正因金砖变得越来越紧密。我希望在金砖会晤期间能帮助提供俄语翻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